Content and Navigation
#小型企業建議

香港醫療中小企國際化攻略:如何成功拓展全球市場

8 分鐘閱讀
香港醫療物流與國際拓展策略

醫療與生命科學產業正在全球快速成長,從科技創新擴張、病人需求演變,到個人化醫療方案的興起,都為香港醫療企業海外擴展帶來全新機會。對香港醫療中小企出口而言,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黃金機會—結合香港作為生物科技樞紐的戰略優勢與健全的醫療基礎設施,推動企業邁向醫療企業國際化發展。

然而,進軍國際市場也伴隨諸多挑戰,包括法規合規、供應鏈優化等。本文將作為一份醫療企業進軍海外的指南,協助本地企業全面理解市場動態、掌握海外擴展的關鍵要素。

產業概況與市場趨勢

根據 Cervicorn Consulting 的研究顯示1,全球生命科學市場正經歷重大轉型,預計至 2034 年將以每年 10.28% 的複合成長率持續增長。此增長主要受益於全球人口老化、醫療支出增加以及醫療科技持續進步。對香港醫療中小企國際化來說,這正是切入新市場的大好時機,尤其是在健康科技與高品質醫療輸出方面,香港企業具備競爭優勢。若能善用這波趨勢,將有望推動整體醫療科技海外發展及醫療企業國際化戰略落地實現。

1. 遠距醫療與數碼健康的成長

疫情期間所推動的遠距醫療在近年已逐漸轉變為全球醫療服務的主流模式。從慢性病管理、心理諮詢,到遠程病患監測與網上診療,虛擬護理正在打破地理限制。對香港醫療企業國際化來說,這代表不需在海外設立實體診所,也能透過網上平台服務全球患者。結合適當的數碼醫療工具與專業國際醫療物流服務提供者的支援,遙距醫療方案可以穩定、安全且有效地拓展至國際市場,是推動醫療科技海外發展的關鍵一環。

2. 個人化醫療需求持續成長

基因檢測、精準醫療與數據醫療的發展,正推動整個醫療產業朝個人化醫療邁進。從新一代基因定序技術、CRISPR 基因編輯,到 CAR-T 細胞療法等進階治療方案,個人化健康護理不僅提升治療效果,更是企業未來的競爭利器。投入個人化醫療不僅有助提升療效,更能創造企業競爭優勢。香港醫療企業國際化若能加強生物科技合作、發展健康科技創新,即可推動醫療科技創新擴張,並躋身下一波全球醫療突破浪潮。

3. 預防醫學與健康市場的興起

健康管理趨勢已從「治療」轉向「預防」,如運動手環、血糖感測器等智能穿戴裝置,正成為主流消費產品。這些工具讓消費者能主動監測身體狀況,並支援遠距醫療與數據型臨床研究。對於積極推動醫療科技創新擴張的香港企業來說,智慧健康市場絕對是值得佈局的方向。只要搭配專業的醫療企業國際化物流策略,確保貨品能安全、快速送達各地消費者手中,不但能強化用戶體驗,更能建立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專業形象。

4. 人工智慧與自動化的影響力

從 AI 輔助藥物開發、臨床數據分析,到實驗室自動化與機器人流程控制,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正快速推動全球醫療產業升級。對於具備研發能力的香港中小企而言,這正是強化醫療科技創新擴張的絕佳時機。無論是 AI 診斷、智慧照護還是生物資訊學應用,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都能加快產品研發、降低營運成本,並進一步發展具國際競爭力的醫療企業國際化戰略。

香港醫療產業國際化拓展策略

鎖定關鍵國際市場

對香港醫療中小企國際化而言,選擇正確的市場並針對性佈局,是推動醫療企業出海指南中最關鍵的一步。

亞太地區

根據 RIE2025 國家計畫2,「新加坡」預計投入超過 250 億新幣於生物科技與醫療科技研發,創造強勁的創新合作環境。對於專注於診斷、生物製劑或健康科技創新的香港醫療企業海外擴展來說,新加坡是一個具前景且成熟的合作平台。

根據 Grand View Research 數據3,「中國」數碼健康市場預計於 2030 年達到 637 億美元規模,成長動力來自 AI 診斷與遠距醫療。IMARC 分析預測4,2030 至 2050 年的年均增長率(CAGR)將超過 23%。這對提供科技型健康解決方案的香港中小企是一大機遇。透過與中國本地經銷商合作或成立合資企業,可有效加快進入市場的速度,實現醫療企業國際化戰略。

官方統計指出,「印度」供應全球 60% 的疫苗5,並領先於生物相似藥製造6。其生物製劑市場預計將於 2025 年突破 120 億美元7。該國擁有完善的 GMP 認證與政府激勵政策,對專注於平價醫療與規模化發展的香港醫療中小企出口而言,是極具潛力的策略性市場。

北美市場

北美,尤其是美國,仍是全球醫療企業出海指南中最具戰略意義的市場之一。根據Deloitte報告8指出,68% 的生命科學產業高層預期至 2025 年將有營收成長,關鍵動能來自人工智慧與個人化醫療的持續投資,為香港醫療企業國際化帶來豐富機會。加拿大方面,專注於罕見疾病療法與公私合作(PPP),加上政府對醫療研發的大量資助與政策扶持,使其成為高度專業化醫療方案的理想進入點,是醫療科技創新擴張的重要考慮區域。

歐洲市場

歐洲一直是香港醫療企業國際化的重要目標市場。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預估9,歐洲製藥 CDMO(委託開發與製造)市場將於2025至2034年間幾乎翻倍,從456.8億美元攀升至888.4億美元,代表專業醫藥研發與製造服務的需求正持續上升。

德國不僅是歐洲製藥龍頭,更是全球第 4 大醫藥市場10,生物藥品與 AI 驅動的新藥開發表現亮眼,穩健的法規制度也為醫療科技創新擴張提供保障。而瑞典在 eHealth 發展上表現突出,全國 99% 處方已數碼化,每年投入逾 12 億美元11建構健康科技資訊系統,並訂下「2025成為全球數碼健康領導國」的願景,對數碼醫療導向企業而言,是一大佈局熱點。

應對各國法規與合規挑戰

拓展國際市場往往伴隨高度複雜且地區差異極大的法規要求。以美國為例,企業須依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法規進行分階段臨床試驗,並提交詳細文件申請藥品或醫療設備的上市核准。

歐盟方面,自2025年起實施的新《健康技術評估(HTA)》規範,要求針對腫瘤、罕見病與先進療法進行臨床效益的聯合評估,並預計於2028年全面擴大適用範圍。

印度的中央藥品標準控制組織(CDSCO)也正重塑監管架構,預計自2025年底起,所有無菌醫療設備製造商須全面符合 GMP(優良製造規範)要求。

另一方面,日本近期針對「醫療軟體作為醫療器材」(SaMD)進行法規更新,自2024年起,部分數碼健康工具可先針對特定用途取得條件性核准,待後續數據補充後進行正式審批。

這些動向顯示,醫療企業國際化戰略不僅要關注市場商機,也須因地制宜應對多元合規規範,是成功推動醫療產業國際化的關鍵一環。

打造策略性合作夥伴關係,助力國際拓展

要成功落實香港醫療企業國際化,單靠產品或技術還不夠,與當地具影響力的合作夥伴建立策略聯盟,才能真正落地、擴張與建立信任。

醫療產業中的合資與策略聯盟

透過合資企業,香港中小企可更好掌握當地市場資訊,包括文化偏好與法規制度等。例如在北美或亞洲與當地成熟醫療企業組成合資關係,有助於降低初期拓展風險並建立市場立足點。

策略聯盟則能強化研發能力,透過與大學、生物科技公司或跨國企業合作,整合資源加速產品開發與臨床試驗進程。同時,技術移轉協議也促成雙向知識交流與授權合作,推動醫療創新出海。

這類合作不僅能分散財務風險,更可提升企業拓展的速度與規模,進一步促進品牌曝光、爭取政府資源,並在新市場建立信任,是落實醫療企業國際化戰略的關鍵一環。

經銷商與轉售合作協議

選擇當地經驗豐富的經銷商合作,是許多香港醫療中小企出口時常用的入門策略。經銷商除了具備地區銷售通路,還熟悉倉儲管理、報關法規與客戶習慣,能幫助你快速打入市場,同時專注在產品與創新開發上。

不過,即使當地物流交給經銷商處理,從香港出貨到目的地仍需要可靠的醫療企業國際化物流策略。這時就需要像DHL Express這類同時擁有全球佈局與當地經驗的國際物流夥伴,不僅能支援出口流程,甚至可協助企業直接送達海外客戶,進一步省略中間分銷環節。

然而,企業在合作前必須訂立清晰的合約條款,以確保產品品質與品牌聲譽不受影響。合約中應明確規範品質檢查標準、品牌訊息與醫療產業合規要求,確保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專業形象與一致性。

踏出醫療企業國際化的下一步

只要掌握正確的醫療國際化策略、穩健的物流支援系統,以及對目標市場需求的深入理解,香港醫療中小企出口便能穩健擴張,邁向全球市場競爭。與DHL Express這樣具備全球網絡與醫療運輸經驗的夥伴合作,不僅可加快全球配送效率,亦有助確保法規合規與跨境營運流程的順利推進,是落實醫療企業國際化物流策略的關鍵。

想加快進軍海外醫療市場?立即開立 DHL Express 企業帳戶,啟動您的醫療企業國際化第一步!

  1. Cervicon Consulting, January 2025
  2. RIE 2025 Plan, 2025
  3. Grand View Research, 2025
  4. Imarc Group, 2023
  5. Invest India, August 2022
  6.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June 2023
  7. Pharma.com Economic Times, November 2024
  8. Deloitte, December 2024
  9. Precedence Research, February 2025
  10. GTAI, 2025
  11. Linkedin, March 2025